兩分鐘帶你了解“第六屆全國結構抗振控制與健康監測學術會議”
吳悠
上周末,第六屆全國結構抗振控制與健康監測學術會議于沈陽舉辦,北京安信卓越的代表參加了本次學術會議。這個一個什么樣的學術交流會,會上又哪些方面的交流呢?如果你關注過這個會議又苦于分身乏術未能參加,那么就由我們來帶你快速了解一下這次會議的內容吧!

本次為期兩天的學術會議共有一百四多位專家教授及學者出席,大家在這個金秋收獲的季節互相分享在領域內取得的眾多科研成果,會上大家熱情洋溢,踴躍交流,討論氛圍十分熱烈……閑言碎語不要講,按著套路出牌,院士的大作肯定在前面先介紹下:
在兩天上午的主題報告會上,歐進萍院士發表了《預制裝配各鎮減震結構及其抗震性能設計》報告;陳政清院士發表了《電渦流阻尼技術新進展》報告;杜彥良院士發表了《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結構長壽命安全保障策略的探索》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陳政清院士作為新一屆增補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又為結構監測領域的大牛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學術領袖不斷地涌現,也指明了結構監測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此外,還有哈工大、上海交大、大橋局、中冶建研院等十余個有影響力的科研單位代表分別發表了主題報告,其中包括《結構健康監測研究進展》、《大跨度鐵路橋梁健康監測系統》、《地鐵盾構隧道結構安全監測與評估方法》的一系列結構監測方面非常有含金量的研究報告。

兩天會議的下午則分別安排了沈陽建筑大學進行結構實驗室參觀活動,和“結構健康監測與狀態評估”與“結構隔震與振動控制”的兩個分組會場報會告。



其中,在分組報告會中,北京安信卓越的代表吳悠發表了名為《橋梁健康檢測技術發展與應用》的主題報告,根據公司團隊在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積累以及對現階段結構監測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將健康監測技術大的環境背景、監測技術發展的歷程及現狀、目前監測行業面臨的時代機遇等方面通過數據支撐進行深度剖析;另一方面結合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的遼東灣新區連島中橋、東橋監測項目,與清華大學合作的北二環天寧寺立交橋監測項目,著重講解橋梁健康監測技術在基于云平臺的橋梁健康監測系統上的應用。解釋監測系統如何從實際需求出發,滿足橋梁對結構響應監測、受力性能及損傷判斷、智能評估及實時預警等功能上的要求。

相比于院士們高大上的學術領域報告,分組報告會場中的研究報告則展現了不同科研團隊在領域內各個細分方面的成果介紹,能夠更全方位的了解現階段結構監測領域的技術進展,同樣非常有營養!總的來說,這個學術會議還是十分推薦大家參加,無論對于渴望學術
進修的學者,還是對于尋求技術突破的企業團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次會議的介紹就到這里,如果小伙伴們想知道更多的內容,歡迎通過微信及微博平臺咨詢!關注安信卓越,掌握監測動態。